师生沟通:想说爱你也容易 语文组 施强国 [内容摘要] 高中阶段为什么会出现“师生沟通,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尴尬局面?高中师生有效沟通的真正障碍是什么?我们怎样才能真正走进高中学生的心灵世界,建立真正有效的对话沟通机制?笔者通过对我校部分师生的调查分析,发现如果我们能从沟通愿望、沟通态度、沟通对象、沟通内容、沟通方式等角度去进一步研究思考,厘清师生之间的认识差异,并在行动上有真正的改进和落实,相信一定能改变目前高中学生“不想沟通”、“不愿沟通”、“不屑沟通”、“不敢沟通”、“不能沟通”的被动局面,大大提高师生沟通的有效性,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理解、相容、合作与共进,为教育走向成功提供保障。 [关键词] 师生沟通 调查分析 案例反思 [引言]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构建良好关系的基础和途径。它对教师来讲,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师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离不开沟通,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快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①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质量的沟通,就有什么质量的师生关系,而有什么样质量的师生关系,也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当前,学校师生关系现状如何?与新的教学理念倡导的师生关系存在多大的差距?教师与学生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呢?本着这几个方面的考虑,某校政教处最近以“新课程改革下创建和谐的师生沟通关系”为契机在高一、高二段开展了师生关系现状的学生抽样调查。内容涉及课内、课外,表扬、批评、自我评价等多层面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此次调查共发放了470份学生问卷,收回学生问卷430份。笔者试图把这次调查作为一次案例分析,呈现给大家,以引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者的思考。 [调查呈现](题后的数据是统计结果) 1、你喜欢和老师交流吗?83\153\165\27 A、不喜欢 B、喜欢 C、无所谓 D、不想 2、你最喜欢与哪样的老师沟通:263\124\30\9 A、有亲和力的 B、可以信任的 C、教学水平高的 D、严厉的 3、你和老师交流的频率是多少?68\46\111\205 A、一周一次 B、一周二次以上 C、一月一次 D、几乎没有 4、你是否与老师在课余的时间进行交流?64\198\142\27 A、有,随时可以 B、有,但很少 C、没有 5、你通常是以什么样的方式和老师交流的?379\20\11\14 A、面对面 B、电话 C、写信 D 、电子邮件或QQ联系 6、你喜欢与老师沟通的地方在哪里?122\114\87\108 A、走廊 B、老师办公室 C、没人的地方 D 、人少的地方 7、你认为有必要走近老师,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吗?290\35\100\6 A、有必要 B、无必要 C、无所谓 8、你有烦恼的时候是否会主动选择与老师交谈吗? 121\276\31\4 A、偶尔会 B、不会 C、会 9、希望老师经常找自己谈话吗?106\205\107\12 A、希望 B、偶尔希望 C、不希望 10、如果与老师交流,你会选择哪方面的问题?259\42\48\59 A、学习方面 B、生活方面 C、个人爱好 D、心理方面 E、其他 11、当老师主动找你个别谈心时,你会感到:217\49\157\7 A、高兴、感激 B、觉得多余 C、无所谓 12、你觉得你和老师是什么关系?89\264\68\4 A、像朋友一样 B、有点距离 C、很陌生 13、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好师生关系?176\59\182\6 A、老师多主动交流 B、学生主动交流 C、顺其自然 14、犯错误时,若老师主动跟你谈话,你对事情的真相会?347\38\29\10 A、诚心沟通,说出事实真相 B、欺骗隐瞒 C、不配合 15、你对老师的建议采取何种态度?274\69\31\47 A、考虑并吸纳 B、考虑但不会吸纳 C、不考虑 D、看心情 16、当你和同学发生矛盾时,你会怎么办?119\110\175\8 A、无所谓,不管它 B、主动与老师交流沟通 C、不需老师插手自行解决 17、老师你的关心情况:59\237\71\43 A、经常谈心 B、最关心成绩,偶尔关心一下生活和想法 C、只关心成绩,其他不管 D根本不关心你 18、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你首先会找:66\29\81\219 A、父母 B、老师 C、同学 D、朋友 E、其他 19、你认为影响师生关系的主要因素是:195\135\67\13 A、教师方面 B、学生方面 C、环境方面 20、你觉得影响师生关系的最主要因素是:66\150\39\109 A、年龄差距 B、交流接触时间 C、课堂气氛 D、教师个人的性格及学识 E、师生的性格 21、学校里什么样的老师比较多?122\152\129\7 A、严厉的老师 B、和蔼的老师 C、不怎么管的老师 22、你认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291\43\73\4 A、有很大影响 B、没有影响 C、有一点影响 23你会因为讨厌某老师而讨厌这门学科吗?147\105\152\5 A、会 B、不会 C、有一点 24、课余,找你谈心的任课教师多吗? 34\148\203\8 A、多 B、少 C、基本没有 25、对改善师生关系,尤其是能让老师了解你的好建议还有哪些?请尽可能写在下面,我们会认真思考。 经过整理统计,笔者选择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意见分类摘录如下: (一)关于沟通愿望: 1、个人认为学生和老师都有各自的生活,当学生与老师没有可以交流的或没有必要时,就不必刻意要加入学生的生活,不需求频繁的交流。 2、我觉得高中老师和学生关系一般般,根本不可能会好,更别说经常交流了,如果老师想找某个学生谈话,应该先了解那个学生的想法,他也想和老师交流,如果他不想,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有些老师别那么没事找事,小题大做就好。 3、老师和学生的沟通实在太少,除了一些学习上的接触,其余都没怎么沟通。我认为老师应多主动与学生沟通,因为学生有时不敢找老师沟通。 4、老师应加强与学生沟通,不要一下班就直接回家,应留校与学生沟通。 5、学生主动找老师交流,老师也应主动找学生交流。并且多与学生家长交流,对成绩下降同学多加关心。 6、老师应该主动并经常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尤其是学习上存在着问题的学生。课余时间任课老师应多找同学谈心,校领导也应多进教室,多与同学进行情感交流。 (二)关于沟通内容: 1、主动与老师交流,老师和学生多多沟通,不单单只是学习,重要是心理,生活等等。 2、老师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不要天天只讲成绩,把成绩挂在嘴边,要走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爱好、心理情况。 3、多关心生活、心理的方面上的问题,不要以学习成绩来衡量一个学生的价值,不要拿有色眼睛看待学习。 5、针对学生成绩的变化,与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不仅仅要在学习上,还要在生活上。 6、多多关注学生在课余的活动和爱好,进而了解他们的性格。 7、老师应多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应更理解学生“考差”的背后。 8、老师找学生不要只谈学习,应该什么都谈,无话不说。 9、老师多了解学生的各方面,包括学习方面和个人素质方面。 (三)关于沟通态度: 1、老师与学生交谈,应象朋友一样,不能有高高在上的感觉,学生跟老师倾诉心事,不应与其他人讲,做好保密工作。 2、若想学生坦诚对待老师,老师也要一样坦诚对待学生。 3、老师要友善,温和、公平地对待学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敞开心扉 4、老师多找学生谈话,不要太过严厉而应该更和蔼,学生也应多找老师谈话,舒缓压力,对自己的学习也有影响。 5、老师应放下老师的架子,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观察每个学生的生活及学习情况,以使对学生有深入的了解,让学生更加了解老师的性格。 6、老师与学生之间要有一种像朋友之间的友谊,上课是老师,下课后应该是好朋友。 7、老师应该更加和蔼可亲,而且应多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解决学习上疑问和困难,不应有不耐烦的态度和打击心理。 8、希望老师能真正了解学生情况的前提下,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之后再与学生交流,而且态度可以和蔼点。 9、希望老师能放下架子来与我们做朋友,不要老通过家长来拯救我们,我们已经懂得如何生存。 (四)关于沟通对象: 1、老师不应只找成绩优异的同学进行谈话,应适当的与所有同学都进行沟通。 2、组织活动让每人都有机会与老师交流,不要只关心突出同学,给底层同学一点爱,而不是更多的偏见。 3、关心每个学生,不只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交流。 (五)关于沟通方式: 1、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老师。 2、开设老师信箱,定期让学生、老师坐下来谈谈近况。 3、师生之间可以通过班会课程开设一些师生互动的节目来互相了解。 4、在教室设一个“沟通一栏”,每个学生都写一些学习及生活方面的问题。 5、自己有心事的时候主动向老师们倾诉,或写几张纸条给老师。 6、建立教师信箱,学生可以投信向老师建议。 7、建立一个师生QQ群。 8、安排一些时间来提供师生交流的机会,例如安排一节课让师生有个交流的机会、平台。 9、首先,师生之间建立朋友的关系;老师可以通过随笔或文章方成的,关注学生的最近动态或个性;另外,也希望老师对不同同学进行交谈 10、在校园网上开辟一个师生谈话的平台,平常举办师生的活动。 11、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一节课,让班主任与学生们沟通交流,以拉近距离。 12、多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互动交流,多进行课余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 13、多写日志,把心里话告诉老师,让老师多了解你的心情,主动与老师谈心交流,改善关系,当然要让老师看到你的优点,也让老师帮忙改正你的缺点。 其他: 1、老师性格应和善,尽量与我们的想法合拍,有共同语言,才能更好地沟通。 2、多问原因,少责骂。 3、对于学生的声音,老师应该循循善诱,引导,不应该怒骂呵斥,这不是解决的好方法。 希望老师能够细心观察我们的行为举止,主动交流。能够多交流,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我们也会积极配合。 4、偶尔与我们像朋友一样坐在一起聊天、而聊天的范围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而不只围绕着学习,学生也是以适当的方式向老师表达自己近期的想法与心情。希望在平时的学习中能和老师们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相互帮助,也希望老师们能多听听我们学生们的心声,明白我们,不要一味地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评价我们。 5、如果了解学生的爱好,从这方面寻找突破口可以更容易地走入学生圈,然后再进行学习方面的教育。 [调查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某校学生对当前的师生沟通情况状况总的来说不是满意的。有相当多的学生一方面内心渴望与老师交流,另一方面又拒绝或弱化师生交流的情感需要,表现出心理和情感的分裂趋势。在回答“你喜欢和老师交流吗”这一问题时,认为喜欢的学生只有153人,占总数的35.7%。不喜欢的为83人,占总数的19.3%。认为无所谓和不想的有192人,占总数的45%。在回答“当老师主动找你个别谈心时”这一问题时,认为高兴、感激的学生只有217人,占总数的50.5%。觉得多余的为49人,占总数的11.4%。认为无所谓和不想的有157人,占总数的36.5%。笔者不由感叹:师生沟通,真的想说爱你不容易啊! 从访谈和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师生沟通交流情况不很理想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部分教师除了教学,育人管理的意识不是很强,认为德育工作就是班主任的事的心理偏见比较严重。 调查得知,在回答“你和老师交流的频率是多少”的问题中,承认几乎没有的占47.7%,在回答“课余,找你谈心的任课教师多吗?”这一问题中,回答“少”和“几乎没有的”占85%左右,这说明师生沟通甚少。在回答“老师对你的关心”表现在哪些方面问题中,选择最关心成绩的占57.8%,而关心其他方面的甚少。调查显示,大多数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后就以为万事大吉,下课后匆匆离去,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很少,有沟通也是学习上的释疑,涉及学生生活、心理等其他非教学任务的内容很少。 (2)师生都比较重视建立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特别是教师与“问题学生”间的时空距离和心理距离有待缩短。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回答“你认为有必要走进老师,加强师生交流吗”的问题时,选择“有必要”的有209人,占68.9 %,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已十分看重并渴望师生之间建立和形成和谐的心理关系。 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师生交往与沟通的现状是不满意的。师生之间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对话交流、心理沟通,因而未能建立起相容互通的心理关系。另外从调查数据与访谈情况来看,教师偏爱优秀生,厌恶“问题生”的现象还或多或少地存在,学生认为很多老师有明显喜欢和偏袒成绩好的学生的现象。这些都说明教师与这些学生多少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可见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教师的亲和力十分迫切和必要。 (3)学生都认识到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但如何去加强交流和沟通还存在很大问题。 在回答“你觉得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习的影响”时,认为有很大影响的占70.8%。在回答“你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你会找谁沟通”时,认为找老师的只占7.3%,而找同学和朋友解决的占75.9%,为什么会出现认识和实际行为的偏差,笔者认为除了少数学生还有排他性,一些事情隐瞒着老师,不愿意让老师知道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当前师生沟通方式单一化、模式化的不满和抛弃,这一点完全可以从学生调查中对师生沟通方式的多样化的呼吁中得到印证。 [案例反思]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现在的师生关系和师生沟通现状并不乐观,套用一句现在流行的话说:想说爱你不容易。但我们不妨作一番冷静思考和理性分析,不难发现根源还是在于教师。虽然我们不否认某些学生认知上的偏差,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许多教师认识上的错位,特别是在师生沟通态度、沟通方式方法、沟通内容和对象上的选择不当而造成学生一方面内心追求和老师交流沟通,而另一方面又由于对师生沟通对象、内容、方式、态度等方面的不满而产生排斥情绪和心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知识传递的渠道在拓宽,情感沟通的大门却在不断缩小,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忧虑和关注。而要改变这种现状,笔者认为必须对症下药,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努力和改进: (一) 认识“归位”,消除学生“不想”沟通心理。 部分教师和学校领导认识上要纠偏、要“归位”,不要认为与学生沟通主要是班主任的事,班级学生出现的情况应该全部由班主任来完成。一些科任老师只限于完成教学本职工作,其他的德育、日常管理与他无关的思想意识还比较严重殊不知,“教书育人”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对学生其他一切的漠不关心,长此以往,只会造成学生不想与科任老师沟通。“课余时间任课老师应多找同学谈心,校领导也应多进教室,多与同学进行情感交流”,听听学生的呼声,就可知道学生心里的那份企盼以及现实中的那种无奈和失落。 (二) 地位“平等”,消除学生“不敢”沟通心理。 师生沟通首先应该是一种教师的主动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的。实际上,教师虽然在学识、经验和阅历上可能比学生丰富,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专制、霸道、控制和命令式的师生沟通,只可能诱使学生心中:不满、逆反、厌恶、轻蔑等情绪的不断滋长。只有师生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消除“地位”差异的障碍,才有可能进行良好的沟通。所以,教师若不尊重学生,学生就不敢与老师沟通。“老师与学生之间要有一种像朋友之间的友谊,上课是老师,下课后应该是好朋友”,这可能是现代学生对现代师生关系的新认识和新追求。 (三)情感“一致”,消除学生“不屑”沟通心理。 教师平时对用功学习、能按其要求去做的学生自然比较喜欢,这部分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偏爱。不少学生由于其不成熟性而常常违背教师的要求,使教师对他们爱不起来,这不仅使学生的“向师性”心理得不到满足,而且会因为教师以淡漠、鄙视的态度对待他们,从而伤害了他们的感情。而学生的自尊心一般是很强的,对别人是否尊重自己十分敏感。一旦他们觉得老师情感具有倾向性,自然也就不屑于与老师交流和沟通。“组织活动让每人都有机会与老师交流,不要只关心突出同学,给底层同学一点爱,而不是更多的偏见”,可见他们的心灵是多么的敏感和寂寞。 (四)深入全面,消除学生“不愿”沟通心理 师生之间存在年龄、阅历、性格、兴趣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常常制约师生间的相互了解、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是一门艺术,而教师与学生是“一”对“多”的关系,这就给教师观察了解学生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不容易把每个学生了解全面、准确。而不全面、不准确,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致使会误会学生而产生消极情绪,引起部分学生的抱怨、逆反、抵触心理而不愿意与老师沟通。“老师应该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学生,不要天天只讲成绩,把成绩挂在嘴边,要走近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爱好、心理情况”,表明在沟通内容上师生双方也存在严重的差异。 (五)形式“灵活”,消除学生“不能”沟通心理 无论是对学生的认识还是教育都不能采用经验主义。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都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以往的成功经验而忽视了时代变化和社会变革对学生认知产生的影响,由于经验主义的错误而就事论事,都可能会使沟通失效。”②所以作为教师不能把面谈作为师生沟通的唯一选择,也不能把办公室或教室走廊作为交流的唯一平台,而应采取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和沟通平台。许多学生更愿意选择QQ聊天、教师信箱等方式跟老师进行交流,这里面有许多值得研究的心理,它直接影响着师生沟通交流的成效,也直接影响学生师生沟通的愿望。看看学生调查和访谈中提出的有关沟通方式的许多建议,我们该知道我们的经验主义造成了多大的师生沟通障碍。 当然由于学生的不成熟性容易对教师产生误解,把教师的严格要求、善意批评视为故意叼难、存心和他们过不去,因而误解了老师偏见了老师,这也会制造师生之间的沟通紧张。这当然需要我们老师付出更大的努力。 [结束语] 良好的师生沟通关系就像一条纽带,把教师和学生紧紧地联在一起,只要教师在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去接近学生,真正热爱学生、尊重学生,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出现一条心与心搭出的美丽彩虹!从加强师生沟通入手走进新课程,定然会有灿烂的、亮丽的教学风景线出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期待走出“师生沟通:想说爱你不容易”的心理泥沼,走向“师生沟通也容易”、“师生沟通有办法”的灿烂明天。 参考文献: ①《教师博览》2008年第4期 ②《教育也要谨防经验主义》(敏思博客) (此文获瓯海区教科研论文评比三等奖,《教师教育研究》2010年增刊发表)
|